资料图:李林(前排左一)在厦门集美学校毕业时与部分同学合影(图片经AI上色修复)
李林,原名李秀若,1915年出生,福建省龙溪县(今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)人。由于家庭贫困,李林幼年时被侨眷领养,侨居印度尼西亚。1929年,怀着对帝国主义者的满腔愤恨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烈憧憬,李林随养母回到故乡,雷火竞技官网进入厦门集美学校读书。
侨居的经历,让李林充满民族忧患意识。雷火竞技官网1933年,她就读上海爱国女中,和千千万万热血青年一道投身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。她曾写下充满爱国激情的《读木兰辞有感》,表达了“甘愿征战血染衣,不平倭寇誓不休”的决心。
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李林奔赴雁北抗日前线。作为出生南国的归侨,李林主动适应雁北地区的艰苦生活,吃得下老莜面,穿得上羊皮袄,赢得了组织的认可和民众的衷心爱戴。
1938年春,李林任八路军120师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,率部驰骋雁北、绥南与日伪军作战。上学时,李林留着齐耳短发,看上去是一个秀气的姑娘。但在晋绥抗日前线,她骁勇善战,一度让敌人闻风丧胆。她尤其善使枪,经常骑着那匹“菊花青”,一手持枪,一手牵缰,驰骋杀敌,屡建战功。
1940年2月1日,李林出席晋西北军政民代表大会,被选为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,并受到贺龙师长接见。贺龙称赞她是“我们的女英雄”,他说:“一个女同志,一个来自大城市的知识分子,能带领骑兵,纵马横刀,出没在长城内外,大战日本鬼子,打出威风来,很不简单,值得大家向你学习。”
1940年4月,日伪军集中1.2万兵力,对晋绥边区进行第九次“扫荡”。4月26日,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,李林不顾已有3个多月的身孕,飞身上马,率骑兵排一次又一次冲入包围圈,吸引敌火力。
当我方队伍成功脱险后,李林却身陷重围、弹尽援绝。她的战马不幸中弹,自己的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。敌人慢慢包围了上来,她拖着沉重的手臂又是一轮射击,毙伤敌军6人。
战斗到最后一刻,李林自知已无力再突围,她推上最后一颗子弹,朝向自己扣动了扳机。一代抗日救国的巾帼英雄,壮烈牺牲,年仅24岁。
在李林的出生地——福建省漳州市的李林事迹陈列馆前,骑着战马的李林雕像英姿飒爽;在李林的牺牲地——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的李林烈士陵园内,也有一座跃马提枪的李林雕像。相隔2000多公里的两座雕像隔空而立,仿佛诉说着人们对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的敬仰之情。
这份缅怀之情,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化作了具象的纪念符号。这里有一条为纪念李林而命名的道路——李林街,顺着街道往南走,李林中学便映入眼帘,校园内书声琅琅;不远处的李林烈士陵园内,松柏四季常青,雷火竞技官网静静守护着那段永不褪色的烽火岁月。
85年前的4月26日,24岁的李林用生命践行了“甘愿征战血染衣”的铿锵誓言。如今,每到这个特殊的日子,晋闽两省、山海两地的人们都会纷纷祭奠、缅怀她。李林用生命凝结而成的“李林精神”——爱国、忠诚、团结、奉献,早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,守护着这片山河。
鸣谢: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人民武装部 平鲁博物馆 李林中学 朔州市平鲁区井坪第二小学校
李林是我国唯一的一位华侨抗日女英雄,她能文能武、智勇双全、屡立奇功,贺龙称赞她是“我们的女英雄”,周恩来总理称其为“我们中华民族的女英雄”……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有一条李林街,从李林街向南走,李林中学书声琅琅,李林烈士陵园松柏常青,这条英雄之路串联起跨越时空的信仰传承。